第30课《实词五首》之《赤壁》《过零丁洋》新授学习目标与要求:1.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2.体会诗歌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知识链接:1.《赤壁》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小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2.《赤壁》地名简介: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3.《过零丁洋》写作背景: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反复诵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折戟()铁未销()前朝()干gē()风piāo()xù()2.默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折戟()铁未销()寥落()零丁()丹心()汗青()3.《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4.《过零丁洋》诗中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句子是:模块三:巩固内化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过零丁洋》中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你谈谈有哪两层含义?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赤壁》一诗中最精彩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过零丁洋》一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广为传唱,请问这两句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建议熟读课文,从原文找出原句进行感悟分析。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大声朗读诗歌,并在小组内进行背诵比赛。任务二:根据所悟诗歌,概括诗歌主旨。课题:第30课《实词五首》之《赤壁》《过零丁洋》授课时间第18周班级姓名模块四:当堂训练1.默写填空。(1)《赤壁》诗中用典的语句是,。(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3),自将磨洗认前朝。(4)《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5)《过零丁洋》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6)辛苦遭逢起一经,。2.阅读《赤壁》,选出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