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理解等高线、等高距和等高线地形图,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3.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画硬币山等高线图和观看视频讲解等方式了解等高线、等高距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3.等高线形态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方法】创色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段: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地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来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蝴蝶,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后来就是这一张张蝴蝶图带来英国的军队。那么,这些蝴蝶图究竟是怎样的呢?出示等高线地形图。观看地图,积极思考。故事引入,激发好奇心。承转过度同学们,是什么样的地图既可以展示出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又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如何将立体的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表示到平面的地图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内容——地形图的判读。情境创设国庆期间,小明和朋友准备爬山游玩,随身携带了两幅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应该怎么读呢?学生进入情境,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教师出示“过关斩将”的步骤,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测评》的相关预习题。学生认真预习,完成相应题目。看书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承转:同学们预习不错,看来大家很有信心过关斩将!好,下面我们就和小明一起来勇闯难关,学习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勇闯难关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1.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1000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图见ppt)2.出示问题: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3.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4.闯关题: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A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见PPt)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设置疑问,引起思考。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讲学练结合,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过渡: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第二关:绘制等高线1.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的方式理解等高距、等高线等,并绘制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全班分为若干组,各小组每人准备一元、五角和一角的银币各一枚,学生亲自动手画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的理解。硬币山的等高线地形图。2.教师点拨,归纳总结等高线、等高距和等高线地形图,延伸了解等深线和等深线地形图。3.视频讲解: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讲解等高线、等高距等相关知识,4.闯关题:见ppt。将三种银币堆积成山,教师指导,小组合作绘制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看视频,聆听讲解,理解等高地形图的由来和绘制。利用视频讲解,直观形象,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相关训练,及时巩固。过渡:那么,地形坡度的缓陡与等高线的关系怎样呢?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出示图片,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2.出示等高线,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加以解释吗?3.闯关题:见ppt。学生解释,教师引导总结。设置疑问,引起思考,激发学习积极性。本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了解了两种高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