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空气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2、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二、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2、感悟诗歌的巧妙构思。三、学习过程:(一)导入作者简介。邵燕祥,1933年出生,50年代有影响的青年诗人。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二)读1、配乐范读。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4、教师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评价。(三)悟(A)整体感知: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大多数同学都可能认为这首写得比较抽象难懂。)(B)阅读分析1、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一些现代诗歌阅读方面的指导。2、速读诗歌思考:(1)从诗中找出暗示人物经历的句子,暗示了一种怎样的经历?(2)在诗人经历这一切时,诗中说道:“你不肯把我抛弃;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文中的“你”指什么?仅仅指空气吗?(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课文,感悟课文思想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C)问题研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如有难度、深度组内不能自行解决的,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讨。2、教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部影片。请同学们从2—5小节中任选一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景。可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D)小结(1)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等的歌颂。(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信念、对希望的歌颂)(2)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你谈一谈。(四)赏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朗读,谈谈喜欢的原因或感受。(学生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五)练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等,赋予其新的象征意义,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六)布置作业《致空气》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友谊和真情。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首诗或一段话,来歌颂友谊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