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新阶段。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的内容,以此能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当代中国在理论方面的新发展。学情分析本课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抓住本课重点知识的教学,在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总结出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此来突破本课的难点教学。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掌握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顺时归纳整理知识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衷心敬仰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邓小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正确树立人生理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教法学法教法:在教学中抓住“总设计师邓小平”从1977年恢复职务,到1978年底提出改革开放,1979年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到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然后在1982~1987年的实践中实践这一伟大构想,并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为实现伟大构想的“三步走”战略这一线索,以此为突破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就是邓小平同志。学法:学生收集整理邓小平的相关资料,学会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学生欣赏歌曲,教师由此提问:“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歌颂的老人是谁?他对中国有什么巨大贡献呢?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国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2.根据教材第一目“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指导学生从教材第46页注解寻找答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师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3)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联系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当年苏俄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俄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后来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4)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邓小平为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