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_第1页
1/2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_第2页
2/2
2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2、诵读,品味文中写景语句。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描绘美好月景。2、朗读,读出景美,读出作者的“闲”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品味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二、走进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三:熟练阅读:四、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明确: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5、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6、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7、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8、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9、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五、拓展延伸: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后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何夜无月”。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板书设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