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雷电颂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秽(huì):不干净。犀利(xī):(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播弄:摆布。虐待(nüè):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雷霆:雷暴;霹雳。踌躇:犹豫。鞭挞(tà):鞭打。比喻抨击。罪孽(niè):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伫立(zhù):长时间地站着。驰骋(chíchěng)(骑马)奔驰。(二)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幼年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诗品》等书,培养了他最早对诗歌的兴趣。少年时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作了较广泛的涉猎。后到日本留学,主攻医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祖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是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2、人物介绍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3.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舞台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按反应的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4、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意图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地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活动:(一)基础练习1、《雷电颂》选自历史剧____________,这是一台话剧。“雷电颂”部分属于人物的____________,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bèngshè()出光明了吗?②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chíchěng。()③我看见婵娟被人虐待,我看见你tǐngshēnérchū。()④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tuōnídàishuǐ的雨。()3、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1)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2)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3)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