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与责任相关的诗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课题《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2、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一、引语: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会寻找新的答案。否定其他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2、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如何找准文章的中心论点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议论文的必考题型之一。【典型例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技法点睛】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则在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不是一目了然,是要通过归纳概括才能得出来的。把握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有:找位置:标题、开篇、中间、结尾;分析论据,这个可以用来检验中心论点是否恰当;摘录法:这点适用于那些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的文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八年级语文(上册)班组号学生姓名:3、在这篇议论文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白易懂简单朴素、迹近老生常谈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⑥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比如你们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二是要惜寸阴。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⑦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你们的肺腑之谈。⑧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选自《我的人生感悟》)1、本文第④段中,作者认为“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决定人类的前途,创造祖国的前途。2、引用手法在本文中的使用,好处是什么?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