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字词的积累与运用。3、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读好书”的四个方面作用。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互动1.作者简介鲁迅(188—1936)本名____,浙江___人,伟大的____、____、____。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初》,文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三闲集》等。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____集____。该集共收作品23篇。1932年,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风筝》就是作家对现实的感触——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在新发现的鲁迅的一首散文诗《我的兄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篇感想。《风筝》的寓意比《我的兄弟》更为深刻,体现了作家几年来的思想进程和严肃认真自我解剖的态度。3.文体知识链接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与诗歌、戏剧、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个人和社会生活。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是小说的核心所在;完整复杂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的结构情节: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预习提纲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伶仃()()憔悴()()jué()别点zhuì()xián()恶sè()缩苦心孤诣()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