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学习难点】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链接】《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给加点的字注音(学法指导: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划上记号,然后,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导学设计【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导学重点】引导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导学难点】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5分钟)1、导入新课:(1分钟)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2、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3、自学:学生自学知识链接,将重要信息做上标记。过渡:了解了作者的有关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解决生字词,朗读课文吧。4、给加点的字注音,明确学习内容。(1)自学:看音频朗读,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勾画重点字词,学生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2)展示:随机请2个小组的6号学生板演注拼音和听写词语,有问题师傅来纠偏。弄清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及字形)愠(yùn)罔(wǎng)殆(dài)肱(gōng)笃(dǔ)【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如知而为(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15分钟)过渡:了解了作者的有关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积累文言字词。1、解释实词自学:(1)大胆猜读句子意思,结合注释在《导学案》上完成词语的理解。(2)有难度的在小组内交流。展示:(1)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