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邓稼先【课前寄语】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是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了解邓稼先伟大的一生及卓越的贡献。2.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原子弹威力无比,研制原子弹的道路更是布满了荆棘坎坷,艰难曲折,非常人所能想象。更令人赞叹的是,它是在我国国力还不强的时候,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的。其中原子弹的理论负责人就是邓稼先。历史选择了邓稼先,这引起我们的好奇,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了解作者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2.背景链接(1)关于“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3.字词积累邓稼先(jià)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鞠(jū)躬尽瘁(cuì)4.词语解释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指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雄作战,死于沙场。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交流点拨】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邓稼先是一个忠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不要引人注目的、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交流点拨】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