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堰河——我的保姆学习目标1.揣摩诗歌语言,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特征。2.分析诗歌的结构及对比、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3.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赞颂和感恩之情。学法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和细读文本体会诗歌真挚的情感,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赏析诗歌艺术手法;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赞颂和感恩之情。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诗歌的分类:诗歌按照创作的时代和形式,可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中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等。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说理诗和抒情诗。本诗就是一首抒情诗。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写作背景: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大堰()河青苔()荆棘()虱()子火钵()忸怩()冰屑()麦糟()团箕()叱骂()咒()语瓦菲()3.词语释义瓦菲:天伦:典押:忸怩:火钵:悉索:叱骂:凌侮:4反复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情感)。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了解结构内容这首诗根据诗人思绪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探究二:把握人物形象特征1.揣摩第1—2诗节的诗意,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这部分写了有关人物的哪些内容?2.揣摩第3诗节的诗意,说说这一小节诗所描写的内容以及作用。3.揣摩第4—8诗节的诗意,在这部分的诗节里,诗人回忆了大堰河对自己的爱抚,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综合概括,大堰河的形象特征:第二课时探究一:体悟作者情感1.揣摩第9-11诗节的诗意,在这部分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敛之薄?除此之外,诗人还写了什么?2.揣摩第12—13诗节的诗意,说说两个诗节在全文中的作用。作者情感:探究二:品读鉴赏1.大堰河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感动,她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值得歌颂和赞美的母亲。请找出她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与大家分享你的感动。2.除了大堰河令我们动容之外,本文还有哪些令你感动的地方?探究三:拓展迁移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母亲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用我们的手、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母爱”,150字左右即可。我的收获1.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的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以及对这个不公道的世界强烈愤懑。2.学习了本文,你还收获了什么?5.大堰河——我的保姆自主学习2.yàntáijíshībōniǔníxièzāojīchìzhòufēi3.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典押:典当。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火钵:火盆,盛炭火取暖或烘衣服的盆子。悉索:形容轻微细碎的声音。叱骂:责骂。凌侮:欺凌、侮辱。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了解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第四部分(12─13节)写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探究二:把握人物形象特征1.大堰河悲苦、低微的身世以及和“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