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学习目标:1、理解科学小品是一种用文学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2、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3、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体会作品中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文学性。资料链接:一、关于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等。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说明文常见的形式有:(1)总(概说)分(具体)式(2)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3)分(具体)总(概说)(4)并列式(5)递进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说明文的考点主要有: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的理解;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二、作者及解题。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原诗为: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指导自读:1、结合注释阅读全文,标出读不准音的、不懂意思的、难写的字词,查词典解决,做到能读、会写、懂意思。2、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特色,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3、本文采用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请在文中画出表明这一顺序的关键词,并写出课文的结构提纲。4、请说出文中运用的以下内容的作用。诗文作用《荔枝图序》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示例《咏荔枝膜》《过华清宫绝句》(一)《惠州一绝》掌故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比喻绛囊、红星、珊瑚珠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5、我们学过许多种说明方法,引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而在我们这篇课文里,它更可谓独领风骚,大放异彩。请各位同学从课文中找出所有作者引用的诗词典故,分析探讨它们的作用和妙处。6、举例表现本篇作品中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