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频数与频率(一)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2.理解频数、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算频率.3.了解频数、频率的一些简单实际应用.自学指导:阅读教材148页至150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探究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把每一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叫作这一组数据的频率.自学反馈李明和张健站在罚球处进行定点投篮比赛其结果如下表所示:数据显示,李明投中的频数是_30___;投中的频率是_0.6__;张健投中的频数是__25__,投中的频率是_0.625__,两人中投中率更优秀的是__张健____.一般地,每一组频数与数据总数(或实验总次数)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或事件)的频率.由此可知:(1);(2)频数=频率×数据总数;(3).活动1学生独立完成例1下表是二(8)班21名男生100m跑成绩(精确到0.1秒)的频数分布表;二(8)班21名男生100m跑成绩的频数分布表组别(秒)频数频率12.55-13.55213.55-14.55514.55-15.55715.55-16.55416.55-17.553(1)求各组频率,并填入上表;(2)求其中100m跑的成绩不低于15.5秒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3)若成绩在13.55以内可能在校运动会上取得名次,该班获胜率为多少?(每班两名运动员参加,共20名)注:不低于15.5秒是指大于或等于15.5秒解:略例2某袋饼干的质量的合格范围为50±0.125g,抽检某食品厂生产的00袋该种饼干,质量的频数分布如下表.(1)求各组数据的频率;(2)估计被抽样的袋装饼干的平均质量;(3)由这批抽检饼干估计该厂生产这种饼干的质量的合格率.某食品厂生产诉200袋饼干的量的频数分布解:略①弄清质量合格范围50±0.125g的含义;②求平均质量,实际求加权平均数;③理解等量关系“生产量×合格率=合格品”,利用该公式求合格率.活动2跟踪训练车站实施电脑售票后大大缩短了购票者排队等候的时间,一名记者在车站随机访问了25名购票者,了解到他们排队等候的时间分别为(单位:分)1,2,2,2,1,3,4,2,2,2,2,3,1,3,4,5,3,2,1,2,2,3,2,3,2.(1)请填写如下的频数分布表:(2)求出等待时间为2分和3分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解:略活动3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频数和频率是统计中两个重要的数字特征,它们反映了各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一定要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