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两个国家(天竺和日本)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个人物(玄奘和鉴真),掌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唐朝对外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玄奘西行路线图》,培养学生绘制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2.通过概述,再现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学习唐朝对日本等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了解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交流的重要意义。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新奇、形象的事物所吸且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对事物更深入的探究;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教学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观看《西游记》片段导入观看《西游记》片段,启发思考,《西游记》这部小说是哪个朝代、哪位作者撰写的,其故事取材于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吗?(激发学生兴趣)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一)遣唐使来华1.唐朝时,为______________关系,学习________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官方先后十多次派______来华,随行的还有僧人和留学生等。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空海、________和________。2.日本僧人________在中国住了20年,回国后,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即“平假名”。3.日本人________在唐朝考中进士,并与著名诗人王维、李白交往密切。(二)鉴真东渡唐朝高僧________不畏艰难,六次东渡日本。其贡献:讲授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促进了日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水平的提高。促进了_____文化交流,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三)玄奘西行1.印度半岛古称天竺,是________的发源地。唐朝高僧________西游天竺取经,其贡献掌握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编写《____________》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2.《西游记》中唐僧这一人物原型是唐朝僧人________。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1、议一议: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找找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发展的原因?2、谈一谈:日本谴唐使、鉴真、玄奘三人有何共同点?你从鉴真、玄奘身上学到了什么?活动4【练习】基础知识巩固1、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A.鉴真B.张骞C.玄奘D.班超2、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日本人不包括()A.空海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吉备真备3、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班超出使西域D.玄奘西游4、鉴真之所以受到中日人民的尊敬,是因为他()①不畏艰难,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②博学多才,人品高尚③长途跋涉,求取佛经④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现在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6、下列有关玄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曾历经艰险到天竺学习佛学B.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C.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D.他生活在隋朝时期7、鉴真东渡日本后,讲授的是()A.《诗经》B.唐诗C.儒家经典D.佛学理论8、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9、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①日本未派遣唐使团与唐朝进行交流②鉴真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