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辽宁省大连市76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VIP免费

辽宁省大连市76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1页
1/3
辽宁省大连市76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2页
2/3
辽宁省大连市76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3页
3/3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兼并六国的情况,完成统一并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2、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暴政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过程与方法1、运用成语典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2、培养识图绘图的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组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学会联系与归纳法分析历史条件,学会解读历史材料,如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条件。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及音像资料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备补充集备补充温故知新:战国七雄指哪七个诸侯国?启发思考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时间不宜过长情景导入:从“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与长平之战谈起;再由李白的诗引出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的伟业。启发积极参与三维目标大屏幕展示总体把握,为新课做铺垫1、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2、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教师的启发:联系秦统一以前战国割据纷争的大屏幕出示问题,指导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归纳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效信息提问在于史实,秦统一后比较安定的局面、消除分裂因素的种种措施与社会进步的作用,秦统一对汉朝及以后中国发展的主流的关系等,形成认识。2、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起义的主要经过、结果和影响3、举出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成语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鸿门宴等等4、楚汉之争从中国象棋中楚河和汉界的由来说起;战争的性质从双方争夺的目的来看;战争的初期到后期的变化;战争的结果和从中的感悟启发引导点拨的能力)。探讨交流,解决问题(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重点难点突破:七年级学生往往会对精彩的历史故事感兴趣。因此,恰当地运用成语典故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七年级学生刚进入秦汉历史的学习,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大一统”等不甚了解,对历史地图的学习在方法上还需要指导。因此,教学中既要注意帮助学生找出历史发展的线索,又要创设情境,激趣导疑,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条件、讨论与探究问题等的能力。指导分析点拨阅读归纳探究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强调小结归纳:本课讲了秦帝国的兴亡及西汉的建立过程,学习了许多历史知识与成语典故,希望大家把这些知识、成语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学以致用:材料分析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请回答: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有什么功绩?材料二中的“一夫”是指谁?你能回答其中的问题吗?板书设计楚汉之争课后随笔与反思优点:缺点:秦帝国的兴亡秦的建立秦的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刘邦攻取咸阳、秦亡统一:公元前221年意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辽宁省大连市76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