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西藏社会的基石民族团结,西藏社会的基石“西藏民族团结的意义举足轻重。”无论是解决好西藏的社会主要矛盾即西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还是解决好西藏的特殊矛盾即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都必须依赖于民族团结这一基础。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和平解放以来,党的民族政策给西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西藏人民所津津乐道的。一系列造福人民的战略举措,让西藏各族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全区经济有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7.6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605.83亿元;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青藏铁路、林芝米林机场、狮泉河电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使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扶持县覆盖到全区21个边境县;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使群众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方面,目前,全区已形成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20XX年,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9年;医疗卫生方面,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民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20XX年,全区新投入10.14亿元解决了6.39万户、34万农牧民的安居问题。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八到农家”工程,20XX年,解决了20万农牧民、2.3万农牧区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又有8.9万人用上了电,行政村通公第1页共4页路率达86.4%,农牧区移动网覆盖率达65%,建成3.5万座农村户用沼气池,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1.6%和92.8%,乡镇通邮率提高5个百分点,实施了1000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汽车、摩托车、彩电、冰箱、电脑等高档商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为了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新西藏,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打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三个离不开”思想、“老西藏精神”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的思想教育,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用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教育群众,积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认清达赖集团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真面目,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坚决斗争。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打牢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西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反分裂斗争的社会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坚持全面第2页共4页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通过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