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工作情况汇报按照农业部《关于2008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试点县的批复》(农经发[2008]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技科函[20XX]105号)等文件要求,今年我市开展了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工作。一年来,在农业部、省农业厅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醴陵农业基本概况XX县区位于XX省东部,古为吴楚咽喉,今为湘东门户,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是全国著名的陶瓷花炮名城。现有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9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万,其中农业人口83.3万,农户22.92万户;耕地55.6万亩,其中水田50.9万亩。境内土肥水美,气候宜人,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年均气温17.5℃,降水1471.9㎜,日照1600.9小时,无霜期278天,森林覆盖率58%,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和水稻高产优势产区之一,是长江流域第一个过吨粮县市。二、醴陵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通过改革,目前我市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设有农技推广中心,是市农业局的二级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牵头管理粮油、经作、蔬菜、植保、土肥等业务站。县以下按照区域特色和乡镇大小,设有10个区域性农技推广站,每个区域站负责2-4个乡镇的农技推广工作。区域农技站属市农业局派出机构,其人、财、物由市农业局直接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主要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全市公益性推广人员共定编228人,其中市农技推广中心108人,区域站共有120人。每个区域站设有站长、副站长、粮油生产、经作生产、蔬菜生产、植物保护、土肥建设等工作岗位,各乡第1页共3页镇由区域站派驻农技人员履行公益性职能。。按照农事季节和生产实际举办了七期培训班,培训农技人员870人次,4月22日、10月9日对机关干部和技术服务组骨干进行了关键技术培训。为加速基层农技人员岗位成才能力,我们将100名农技人员分别送到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生物机电学校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邀请省厅、XX市局专家来醴陵授课,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30人次,以达到增强岗位练兵效果的目的;培训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400人次,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对未达到大专以上农业类专业学历的人员,参与学历培训,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获得继续教育的和业务培训的的机会。目前我们基层农技站有16个人正在湖南农业大学参加自学考试。初步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等问题(对提升了学历的给予100-500元的奖励)。组织业务骨干126人次到外地考察学习,增强科学发展观,送10人次入党校培训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通过继续教育,年内有10名技术骨干晋升了技术职称,共在各级杂志、论坛上公开发表论文6篇,科普文章45篇。(五)建立了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核机制。(六)建立了农技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对农技人员的管理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农技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对年终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人员予以解聘,自动流转到经营性岗位;对连续考核优秀人员,下一聘期可不参加竞聘,直接聘用。同时对特别优秀的站长,可以放宽年龄限制。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模式,今年有4名业务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基层农技人员进机关工作。加大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充分给其展示才华的平台,今年我们起用了大障站、城郊站两个年轻的站员主持全站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七)创新了农技推广方式方法。今年我们与市文体局一起投资60余万元兴办村级农民书屋30余家,方便农民对农业科技识的学习,为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第2页共3页起到了积极作用,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建设力度,力争数量达到120家,进一步扩大农民书屋覆盖范围。正在组织编印20XX年度农技推广挂历,计划发放3000份到各乡镇、村、科技示范户手中,为农户送去不走的“农艺师”。为加大对农业的服务力度,今年我们对全市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派遣了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