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6.2自然环境》教案(1)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学会正确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生活在亚洲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2.学会正确运用亚洲地形图和亚洲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具课件学法教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联系法和比较法相结合板书设计世界第一大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教学过程时间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设置情景:老师要去某学生家家访,请他描述他的家庭住址。(首先是街道名称和门牌号码,如果老师还是找不到,就需要提供一些明显的地物,例如在百货商场对面,在菜市场的西面,在学校的北侧等等。)学生思考、回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一、世界第一大洲活动1:指导学生完成第3页课后活动1、2。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海陆位置。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对位置的描述,应使用表示方位的词汇。在学生展示反馈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展示,加深学生巩固记忆。活动2:第3页活动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读图6.1和6.2,自主完成活动内容。游戏: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总结课本第五页活动部分材料反映的是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哪一方面的关系思考并回答问题。观察、思考学习合作交流2.东西距离最大3.面积最大(4400千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二、地形和河流设问: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3.主要河流: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离。小组合作读图、并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读图回答问题读图指出地形区、河流及流入的海洋自主构建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总结、展示交流巩固提升做同步中的训练题做题交流思路方法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