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村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去年4月份以来,我县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继续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方针,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以“抓党建、促发展、奔小康”为主题,采取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抓点带面的办法,聚合全县之力,首次启动了50个典型示范村建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党建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一、典型示范村建设的主要成效去年以来,在典型示范村建设中,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整个工作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得力,全县50个典型示范村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扎实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涌现出了一批党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亮点村。1、村级班子强了,干部素质高了。切实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50个典型示范村党支部全部达到“五个好”目标,支部班子健全、工作得力、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以县、乡党校为阵地,对村“两委会”主要成员全面进行了集中培训,并组织50个村的支书、主任和驻村指导员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增长见识,增强了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执政能力。2、工作机制新了,党建工作活了。在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三三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推行了“双轮齐驱、三方联动”的党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即结合乡村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成立相应的产业协会,在协会中建立了党组织,把党员按经营相同的主导产业重新划分到党支部(党小组),每名党员和会员共同联系帮扶一个由若干群众户组成的邻里小组,层层落实了党员、会员、群众三方职责和纵横向目标任务,从而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党支部(党小组)、产业协会“双轮齐驱”,党员、会员、群众“三方联动”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格局。葛牌镇白家村党支部通过建立蔬菜和果药两个协会党小组,积极探索完善机制,带动全村16名党员都成了致富能手,3名协第1页共6页会会员发展成了党员,5名会员被确定为积极分子,通过发挥党员、会员的传、帮、带作用,全村156户群众都确立了发展的主导产业,369名群众掌握了1—2门实用致富技术。普化、玉川、九间房等乡镇通过典型示范村的带动,也分别在全乡建立了蔬菜、药材、养殖协会,并在协会中建立了党支部。3、支部阵地阔了,党员活动多了。把村党支部阵地建设作为基层组织正规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标准新建阵地15个,高档次统一布置阵地36个,目前50个村阵地建设均达到了“六有”目标。其中,三里镇青羊庄村投资130万元,新建起7间4层的“两委会”综合办公楼,被省委组织部杨士秋部长赞为是全省功能最全、设置最好的阵地之一。蓝关镇大寨村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11间三层集文化、健身、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两委会”办公楼,受到了市委书记袁纯清的高度称赞。同时,随着阵地建设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村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使“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农民技术培训等落到了实处。4、经济发展快了,农民收入高了。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奔小康”这一主题,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帮助各村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具体的发展项目和措施。华胥镇上许村按照“梁顶花椒套黄芩、梁下千亩大杏林”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发展花椒、大杏1900亩,套种黄芩800亩,使粮经比由5:5由调整到2:8。泄湖镇唐沟村积极与陕西泾河公司合作,采取“公司+村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栽植金太阳大杏1200亩、樱桃300亩。普化镇楸树庙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大、中棚82栋,种植圣女果、仙人掌等特色蔬菜品种,仅此一项增加农民人均收入757元。目前50个典型示范村90%以上已达到种、养专业村的标准,村级经济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增幅达20%以上。5、基础设施好了,村容村貌靓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要求,着力加强水、电、路、桥、校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村容规划、道路硬化、四旁绿化、饮水自来化、厕所卫生化、垃圾台标准化、阵地规范化、产业规模化(八化)上下功夫。50个村共整修村组道路90多条,24个村对主干道路进行第2页共6页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