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反生态思想研究摘要。学术界对于文化的研究一直都存在雅与俗、良与莠、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积极与消极等一系列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对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也不应该有所例外。但目前,学术界对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缺少辩证分析的色彩。本文重申了辩证分析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必要性,阐述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反生态思想的概念、特征及区分标准等,分析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中反生态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其消解途径提出了一些看法。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反生态思想;消解关于文化的研究,学界一直都存在雅与俗、良与莠、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积极与消极等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相较而言,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则缺少辩证分析的色彩。目前,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集中在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体系的解读、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价值评价及建构途径的探讨方面。〔1〕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有些仍然是能够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而有些却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的理念相悖。因此,辩证分析西部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的“糟粕”无论对少数民族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还是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都有重要意义。一、辩证分析西部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消解其文化中反生态思想的首要步骤早在20XX年就有学者探讨过《辩证分析法在文化研究中的运用》问题,文章认为,“只有对本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外国文化进行辩证的、历史的、系统分析,才能科学认识文化的本质,把握文化规律,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正确指导。”〔2〕相比较而言,目前学术界对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却主要集中在其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上,而忽视了文化在不同时代而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必然会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在其对待方式上也必然会全盘吸收。因第1页共10页此,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否能够对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科学的引领作用,首先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了它的本质,是否分清了它的构成成分。为此,必须采取辩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诸多的文化现象中分解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进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它们尽可能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首先,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优秀的、先进的生态文化进行科学引领,而错误的反生态思想只会把人们引向歧途。“生态文明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是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的人类处理整个生态系统的积极成果。”〔3〕80“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先导,是因、在先;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发展的实践产物,是果、在后。”〔4〕西部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是当地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先导”,不同民族的生态文化共同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伦理观及政绩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因此,“蕴含在民族和宗教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原动力。”〔5〕在西部地区,虽然民族不同,文化有别,但其生态文化的本质是共通的,那就是它要求人们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开发西部,在保证天蓝、地绿、水净的前提下发展西部,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保护西部。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不良成分则无法发挥这些积极的作用,相反,会把我们的行为引向保护自然的对立面,使我们成为自然的敌人。其次,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素质的提升,需要有生态文化中正面的生态思想的引领和负面的反生态思想的警示。所谓生态素质,就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的、心理的、技能的以及道德的综合素质。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遇到环境问题能自觉地采取恰当的方法处理就是一个具有较好生态素质的人。生态素质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西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挖掘并整理这些民族生态文化,对其中的“良莠”成分加以甄别,并在生态素质教育中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