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生态系统【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形成保护环境的观点。【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难点】生产者的概念。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前面两节我们学习到,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影响着环境。在某一个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1.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还,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3.动物不能自己制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为食,因而叫做。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和就流入动物体内。4.森林中落叶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其中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所以,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5.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6.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7.生态系统中的和就是沿着和流动的。8.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9.当人类排放有毒的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将会通过不断积累,而且随着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的积累越。二、课堂学习研讨学习任务一: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1.以下面例题检测同学们对“生态系统”这个概念的理解[例]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甘棠湖中所有的水藻B.鄱阳湖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和草D.天花井森林公园景区2.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3.再次认真阅读P23-24的内容,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填写下表:生态系统中的对应的生物类群对有机物的处理三者的关系生产者()()有机物相互()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内含有机物)为食分解者()()有机物4.拓展反思(1)你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2)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展示预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感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组成5.在生态系统中,伴随着有机物的制造和转移,储存有机物中的能量也在流动着,请思考这流动的能量最终来自。学习任务二: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中国的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的本意是比喻只想算计别人,不想到另外又有人在算计他自己,但从另一侧面揭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展示预习:食物链的概念。2.小组活动:教材P25观察与思考,将插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然后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1,并把所有的食物链表达出来。食物链的表达方法:只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被吃与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等者者者解者;食物链的最左端开始于生产者,最右端终结于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食物链的各个相邻营养级的生物之间用“→”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3.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2。4.拓展反思:根据P25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理解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学习任务三: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这里应着重指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制造的灾难。2.阅读教材P26,结合插图认真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思考P27的两个讨论题,以及追根溯源“大鱼体内的大量有毒物质是哪来的?”3.拓展反思: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为什么?三、课内训练巩固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