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学习探究之三活动目标1、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针对性的收集资料,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培养查阅、整理史料以及学科间互相渗透的能力。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查阅和收集有关的历史资料、文献、图片和实物。通过对照古今地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懂得从历史的角度来认今天。3、通过“丝绸之路”的作用,认识到对外开放能使中国繁荣和富强。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活动准备1.找一找: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2.集一集;分类和整理收集到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以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音乐,配以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图片欣赏,渲染气氛,创设历史情境,感受“丝绸之路”的古今沧桑。二、导入新课:热点问题切入——西部大开发提问学生:西部大开发包括哪些省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在我国的西北边疆,浩瀚的沙漠、茫茫的戈壁滩上,曾经延伸着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它昭示着历史曾有过的繁荣。今天,让我们重新踏上“丝绸之路”,循着先人走过的足迹,探访“丝绸之路”的过去、今天、并展望其美好的未来!三、教学相长——教与学活动一:1、丝路初创介绍张骞通西域初创丝路的史实,了解丝绸之路开创的原因2、丝路风光介绍丝路上的史实、古迹风光、人文、风俗等各方面的知识3、丝路之旅(展示图片)自备补充集备补充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结合地图讲解,加深印象历史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活动二:1、自主探究丝路上的文物古迹、名人名胜、省份民族物产、文化交流和山脉河流等。‘出示:《丝绸之路》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想象,寻找沿途经过的省份,分布的民族,以及各地的主要物产。2、丝路文学----丝路诗歌朗诵会知识拓展与语文学科相联系。王之涣的《凉州词》,张籍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王昌龄《从军行》《出塞》,岑参的《天山路》、卢纶《塞下曲》等。3、丝路古今探究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出示:《楼兰古堡遗址图》4、丝路畅想:课余研究——知识延伸(任选其一)1、大家一定非常想沿着丝绸之路去亲身探访。课后大家可以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评一评谁的设计方案最佳。2、现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开发丝绸之路呢?3、上网查阅更多丝绸之路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编制一份重振丝绸之路的小报,描绘丝绸之路明天的蓝图。http://china.travel.sohu.com/或搜索“丝绸之路”网页4.出示《欧亚大陆桥图》古今欧亚大陆桥有什么作用?它说明了什么?提前将学生分好小组,课前布置好各组的任务小结归纳:通过寻访我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做如下总结)第一,通过寻访,我们掌握了查找地图的基本技巧。第二,通过这次寻访,我们初步尝试了怎样去收集、查阅资料,怎样提取有效信息。第三,通过寻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大陆上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友谊文化传播之路。历史证明,对外开放能使中国繁荣发展。第四,从故国楼兰消亡的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确,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要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帮助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