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课程标准】: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和内容及特点。2、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历史,培养阅读理解能力。3、讲述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4、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利用教科书中的一切资源和师生查阅的教学资料,充分展示课文中有关电气化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从中感受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道理,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来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2、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关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电的发明及应用【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电气时代的意义)【教学方法】:导为主,读、讲、议结合的教学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查阅相关的资料,收集有关发明大王爱迪生故事;学生进行家庭电器调查。教师:指导并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重组,先学习第二子目的内容,然后再学习第一和第三子目的内容;查找有关本课内容的史料以便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新的历史情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当同学们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使用微波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什么呢?(学生发言)请学生再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类似的例子。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2.学习新课一、人类对“电”的认识其实人类最初对“电”的认识是从天空中的“闪电”获得的,知道它是一种会发光、发热、伴有声响、可以杀人毁树的力量,由此产生了“雷公”“电母”的传说。那么,人类对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小字部分,并结合自己的课外调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一小组学生介绍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教师从学生的介绍中注意引导归纳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发电站的建立―电力的广泛应用。利用学生介绍的材料帮助学生形成两点认识:(1)有时人类对某种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现或发明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2)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二、能源领域的巨变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人类从认识电到广泛使用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则由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大门的。那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时间里能够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呢?请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注意点拨学生充分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师生共同归纳: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从而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突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及主要内容。提醒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