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大量史料讲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匈奴族统一开发蒙古草原作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图表归纳法3.比较分析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出塞曲》,营造学习本课气氛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二)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匈奴族的兴起教师: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哪位同学告诉我匈奴族生活在什么地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匈奴族在蒙古草原上兴起,逐水草迁徙,秦末汉初,匈奴族强大起来。他们的首领叫冒顿单于(给冒顿单于头像,并注出拼音,强调单于的意思),这就是冒顿单于,他在拉弓射箭,他手上的箭是他发明,叫响箭,他在射设么?一匹马,这可不是一批简单的马,是他最心爱的战马,他怎么了,为什么要设自己最心爱的战马?接下来我们连线冒顿单于,采访一下这位少数民族的优秀领袖:(1)、尊敬的单于阁下,您觉得您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生答:统一蒙古草原)(2)、您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匈奴崛起。)老师:(总结)冒顿单于即位后励精图治的作为不仅对匈奴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统一蒙古,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第一次统一,对北方的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冒顿单于勇武善战,富于谋略。他是少数民族中比较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3)、您统一蒙古草原对匈奴的生活有何影响?(提示学生看78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讲述)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密切的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金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展示相关图片,说明手工业发展状况)过渡: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了鼎盛时期。不断壮大的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如何?2.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展示万里长城图片)教师:从浩瀚的外太空向下看,我们会看到人类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为了抵御匈奴。老师:秦朝末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边境松弛,匈奴趁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匈奴强大之际,正是西汉建立之初。请大家回顾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学生: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西汉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和亲政策。老师:(简要介绍一下“白登之围”和“和亲政策”的背景,可以请学生看小字,理解什么是“和亲”)“和亲政策”效果如何?学生:“和亲”就是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的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老师:“和亲政策“并没有能阻止匈奴南下的进攻。那么这种局面到何时才结束呢?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老师: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认识到和亲不能从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