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四中七年级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三)教学重点、难点(1)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分析;确立依据:一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涉及到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二、教法分析(一)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确立依据: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三、学法分析: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设悬,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播放反映台湾风光的动画,然后设悬念问: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日月潭外还有哪些自然风光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一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二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台湾的自然环境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1.承接导课,我将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你知道那些史料和证据让学生看课本找出答案,并完成课后练习题2.然后我再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归纳补充,进一步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的依据是:1,改变教材原来的顺序是为了教学过程衔接自然.为后面学习自然环境作铺垫.2,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台湾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着台湾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台北,高雄,基隆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台湾地形状况怎样然后我将作出概括和补充。这样处理的依据: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美丽富饶的宝岛"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宝岛台湾的"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阅读教材"美丽富饶的宝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