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识记重点字词,体会其含义。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4、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背景链接: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了解文体: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预习自测重点字词:绯红()宛如()驿站()解剖()畸形()凄然()教诲()瞥见()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抑扬顿挫()宛如:绯红:驿站:杳无音讯:瞥见:美其名曰:匿名:精通:有关作者:鲁迅,原名,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有关作品:本文选自,是鲁迅先生的一部集,包括的篇目有十篇,分别是:。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人物有: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2、如何理解文章线索?(明、暗)质疑探究1、阅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这四件事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2、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3、跳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1)找出涉及藤野先生的部分。(2)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3)从哪几个方面写藤野先生?(4)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4、本文围绕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展开叙述,说说你对本文叙事线索的理解。5、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2)这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6、交流人生选择(1)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2)他为什么离开东京?(3)他为什么学医?(4)又为什么弃医从文?(5)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7、说说本文在记述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自己思想变化贯穿全文的?8、从对人物的认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小结:文章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离别的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洋溢着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