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原子的结构(2)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新授概念原理课地位:本节课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接下来学生学习的元素等内容是基于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之上学习的。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承前启后。作用:本课题内容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须的。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在八年级物理中,学生们初步认识了原子的构成。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对于原子构成的粒子的种类,带电量和电性主要靠记忆,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不利因素:学生缺乏粒子的观点,在第三单元学习水的组成时,借助水电解的微观解释图片或者动画,从感性上可能认为原子是一种实心球体。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演示文稿PPT其他资源学案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复习水分子的组成测评导课PPT:投影展示习题(习题见学案)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题学生抢答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为本课教学奠定基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为后面的理论提升奠定基础。新课引入【反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如果离开化学变化用其他的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么?【创设情境】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原子弹爆炸视频。【作答】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观看视频】观看原子弹爆炸的视频,聆听老师对视频的讲解。真实、生动,具有震憾力,使学生在感受原子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同时,产生强烈的了解原子结构的动机。激发学生对原子的已有认知,为后继学习产生认知冲突奠定基础。原子的构成探索新知【模型展示】用ppt展示原子结构的发现史资料根据以上介绍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描绘出自己认为的原子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动画添彩】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分钟。【讲授新知】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追问设疑】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教材表4-1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电量。(见导学案)【提问】【观看并绘图】观看图片,从道尔顿的实心球型原子,汤姆生的枣糕型原子,再到卢瑟福发现电子,通过阿拉法粒子轰击金属箔试验。介绍卢瑟福认为的原子结构。并听老师讲解原子的发现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原子。【观看并思考】观看原子构成的动画,小组交流后汇报。原子原来不是一个实心球,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汇报交流】1.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2.电子的质量非常增长化学史知识,让学生体会假说与模型构建研究微观结构的方法。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知原子可以再分。运用创设情节资料,满足了学生想了解原子结构的强烈愿望。在此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质子与中子,中子与电相对原子质量组织学生采用对比分析表格分组观察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收集汇总表4-2中发现的各组信息写在导学案上并一一汇报,交流。(见导学案)【过渡】由分子的性质引导学生得出原子的性质。如质量、体积如何?是否运动?原子间有无间隔?【类比想象】为了让学生体会原子很小这一观点,将图4-2展示在PPT上。【设问激疑】用ppt展示一个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铁原子的质量约为:【类比方法】日常的计算中应该怎么办呢?介绍一下,钻石单位克拉的由来。科学研究发现原子的实际质量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衡量。介绍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计算导学案上的相对原子质量。小3.质子与中子所带的电性相反【观察思考】观察ppt体会原子真的很小,并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