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早期中华文化教学目标: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了解都江堰,都江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发挥作用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了解都江堰。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教学过程: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①要求全班带着问题齐声朗读第一段文字,生字注意卜(问题一:什么叫做甲骨文?问题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问题三: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价值?)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③解释“可考”,可资考证、研究、证明,即从商朝起我们的历史就可凭借文字资料来考证研究了。联系商朝建立的时间和西周建立的时间。④全班朗读文字资料“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上古之书,我国古代较为著名的古书之一,这条料告诉我们,商朝就有书册了,有书册就必定有文字,文字就是甲骨文,书册就是龟甲、兽骨,读照片“龟甲刻辞”“牛骨刻辞”,这就应该是《尚书》所指的书册,而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那么,什么是甲骨文?——(学生可能答)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进一步创制情境:假设我现在有一片没有刻上文字的龟甲,如果我们在上面刻上文字,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吗?(学生思考表达意见),明确: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才是甲骨文。⑤商朝时人们为何要把文字刻在龟甲上、兽骨上?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师明确: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贵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就是预测凶吉(并非教材上的确定),其方法是在龟甲或兽骨上钻眼、火烤,凭借裂后的裂纹形态走势预测凶吉,并将预测结果刻在上面,以期以后验证,因此,我们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甲骨文就是商朝人占卜的记录,故甲骨文又称为卜辞(勾画书上)。⑥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怎样理解?(勾画书上)。学生讨论师明确:我们已经知道,甲骨文是一种古文字,但又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因为它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专家早就指出,甲骨文又具备了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示、会意、转注、假借、形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都是用这六种方法创造出来的,而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这六种方法,所以我们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又因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许多就是由甲骨文发展变化流传而来的,所以我们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图片青铜器引入主题,开展讨论1.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金属成分青铜器的种类2.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及研究意义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回答1.都江堰的建造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2.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战国时期3.都江堰的结构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进一步提出思考题:都江堰起到什么作用,会被称誉为“造福千秋”?都江堰综合发挥防洪,灌溉,水运功效。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