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 教案1 长春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 教案1 长春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 教案1 长春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 教案1 长春版_第3页
第16课《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课文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语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教师提供阅读书目或参考资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判断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自主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教学重点形成理解课文内容后的个性化表达。教学难点参照权威资料独立思考课文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相信这能成为同学们的共同理想。有一部书可以随时在这方面帮助我们,它就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今天开始我们来试一试,更多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量,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多的人格力量。“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真切捕捉到孔子传道授业的音容笑貌。但是,这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话语了,要做到尽量准确地解读,还需费一番工夫,幸好我们可以借助资料和注释,并且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这一学习历程。这节课我们来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大家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后四则的解读。(电子幻灯展现课文内容,集中到前四则)(学生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二、默读初解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默读课文前四则。要求学生绝对安静。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词句理解方面的疑问。3.教师巡视教室一周,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三、讨论细解1.学生提出教师未来得及回答的问题,寻求大家帮助。2.将全体同学分为八个小组,每小组再重点负责一则,确保每两个小组研究同一内容。3.小组内交流对这则课文内容的理解。4.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为同学们讲解本组负责的课文内容,要求先朗读、再领读、后讲解。任务相同的小组互相切磋交流,其他同学倾听思考并穿插发表意见。四、引导精解1.教师在学生发言时及时予以点评,明确可否。2.教师准备如下问题,推动探究争论,引导深入理解。(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有人认为应理解为“温习”,有人认为应理解为“实践”,书下注释折中地处理,将两种解释并列出来。查阅工具书,掌握“习”的原意,之后再思考哪一种理解更恰当。“习”的原意是鸟屡次拍打翅膀练习飞翔,从原意看,理解为实践或练习更为恰当,学习的乐趣也应该是学了就去实施。温故知新当然可喜,但还是没有实践的乐趣更为明确。(2)书下注释标明“朋”指“志同道合者”,按照你对孔子的了解,孔子的“志”“道”可以如何理解?孔子志于“克己复礼、爱众求仁”思想的传播和施行。(3)分别查明“君”和“子”在称呼他人时表达的感情色彩,再结合起来理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深刻含义。“君”单独使用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子”单独使用往往放在姓氏后,也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能不怨怒,有这种胸襟气度的确值得人崇敬,的确是在追求完善人格。(4)联系下列观点,深入理解课文第二则。《中论·治学篇》: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师矣。《礼记·中庸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则与“温故知新”一则互为表里。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学思结合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有知识,但没有疑问,没有对于疑问的深思,没有深思后的顿悟,知识永远是知识,不是学识,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当然,不能踏实为学,没有丰盈的积累和有益的参照,就只能处于虚无缥缈中。“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两者是生命开发中相辅相成的事,如果偏废就会劳而无功,甚至危及身心。(5)孔子对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导与屏幕打出的这段描述有关,仔细研读这一则和所给资料,思考孔子想让子路“知之”的是什么。(屏幕打出如下内容:《荀子·子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星河书苑+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