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年级设计人课型新授课题知耻近乎勇总课时5第5课时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羞耻、知耻,知道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培养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能力。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教学重点羞耻之心的作用教学难点羞耻感的双重作用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课札记导入新课1:生活在线(教材P22)讨论:(1)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2)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准备如何让小明提高认识,改正错误?问题提示:要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要有羞愧之感。教师小结: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种观念:新课讲授羞耻观念,就是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板书)一、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活动内容:关于“设立免监考考场”的讨论(教材P23)(1)说说自己是否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为什么?(2)学生考试作弊有什么危害?(3)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问题提示: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个人不知廉耻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免监考考场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觉学习、严于律己、自尊知耻品德的认同和鼓励。当然,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多,如考试制度是否合理、考试内容是否合适等,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考试作弊的借口。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虽不能保证从根本上消除考试作弊现象,但有利于增强个人自律,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设立免监考考场”问题,(也可以围绕“设立免监考考场是否能够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最终结果是让学生明确免监考本身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信任和考验,它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既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应注意对活动的控制和引导,及时加以总结,充分强调培养知耻之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师小结:设立免监考考场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培养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知耻之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板书)因为,知耻之心,使人在内心建立起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知耻之心,能使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板书)因为,能使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辱,从而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活动内容:你说我说讨论:当你因犯错误受到批评和指责而感到羞耻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做呢?这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问题提示:在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会做什么?设计意图:教师说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和我们的犯错误分不开。”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成长,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抛弃对自己“所犯错误不好意思说”的思想。另一方面,这一讨论要使学生在讨论明确“羞耻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鼓舞人的斗志,也能摧毁人的信心”,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下面一个环节“耻辱戒指”的故事讨论怎样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阅读感悟:材料见课本请回答:1.加拿大工学院在事故发生后,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为什么?2.从加拿大工学院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问题提示:1.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因为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是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保全面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耻辱和痛苦。2.启示: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能够催人奋进,不断进步。(板书)过渡:羞耻之心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能使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能够催人奋进,不断进步。它对社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活动内容:“改变陋习,培养良知”活动要求:(1)学生仿照教材P25举出一例生活中见到的社会陋习;(2)根据学生列举的陋习和班级实际情况,就某一陋习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和危害,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