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报告20XX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全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重点任务,在经济形势复杂、增收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仍实现了目标增速,税源基础逐步牢固,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保障力度明显加大,财政改革和管理更加深入细化,机关服务水平和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推动全市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拓空间、抓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千方百计抓好聚财增收工作,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市财政局坚持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将培植财源和强化税源控管作为今年收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增收形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从五方面加大收入工作力度:一是出台鼓励培植税源的各项扶持措施,完善财源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切实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在财政增收上。二是进一步加强与两税等部门沟通合作,完善预算执行分析交流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收入调度,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三是切实加强税源控管,认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查找出的税收征管方面的问题及时向国地税两部门反馈,切实防止税收流失。四是提出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的建议,制定鼓励上市公司个人股东限售股减持转让的相关奖励政策。五是依法严格规范非税收入征管,不把非税收入作为调节收入的工具,保持较高的收入质量水平。通过开展上述工作,在增收形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千方百计完成预算收入任务,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0.82亿元,增长17.03%,税收占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6.03%。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夯实财源建设基础市级安排产业引导资金7.5亿元,采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吸引总部经济落户我市,支持工业信息化融合发展,扶持金融、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出台鼓励企业上市、促进股第1页共5页权投资和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为企业减负总量达140亿元;依靠信用担保和科技金融风险补偿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近7.5亿元,扩大过桥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资金周转超过1.4亿元。三、开拓资金来源渠道,支持美丽泉城建设多渠道筹集各方面资金,支持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十艺节”艺术三馆建设,推进“一城三区”开发。投入5200万元支持启动治理交通拥堵三年计划,近3亿元促进森林城市创建和南部山区绿色发展,向上级争取1000万元,用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启动。同时,努力开拓城建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四大集团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方式筹资186亿元,为支持美丽泉城建设做出贡献。四、加大民生和重点事业保障,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更美“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推进工作中,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下设改善民生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我局,市财政努力加大在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投入,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到57.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进步,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进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推行城乡合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医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义务兵优待金标准,支持就业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省定教育支出占比任务,确保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35件实事和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10件实事等各项民生工作落到实处。五、深化财政改革管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健全综合预算管理,各类结余资金全额纳入部门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加强支出项目库管理,有效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和财政监督作用;完善局机关财务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出台市本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扎实推进。规范资产配置管理,明确资产配置标准,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有机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已覆盖到市本级及各县(市)区所有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在第2页共5页市级改革的基础上也在各县(市)区启动。完善县级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