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识记与理解]记住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已建立的五个民族自治区;知道我国建立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出现的跨越式发展;理解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能力与方法]1、运用“自治区示意图”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2、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用历史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竞争意识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懂得新中国的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及各族人民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树立民族平等的思想。2、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和意义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难点]怎样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教具]教材、插图[教法]读书指导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插图《那达慕大会盛况》,那达慕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讲授新课:(板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说说:我国少数民族是怎样分布的?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找找:在《五个民族自治区》图上找出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回顾历史:解放前的少数民族处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阶段,解放后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学生读书,教书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规定的?举例说明自治区的自治权?讨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之后,各个民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板书)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1、读书,说说各个民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2、为了体现民族平等,国家对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他们的文化遗产。读书,说说十一世班禅是怎样确立的?国家为什么维修布达拉宫、塔尔寺等少数民族文物古迹?3、改革开放已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看插图《青藏铁路第一桥》,青藏铁路是最高的高原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板书)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1、改革开放后,国家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改革?看插图《白沙大桥》、《拉萨八廓街》,说说这些地区的新貌。2、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巩固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设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一项基本国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间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发展。[布置作业]做《探究》第1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