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依法治国教案学科政治课题执教时间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法律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学情分析本框理论性较强,初中生缺乏一定的知识基础,只要求他们能够了解基本观点,理论上不能作过多拓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究,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要综合运用道德和法律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与德治意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情感价值通过学习,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教学策略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教学重点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难点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己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谈出希望生活在经济繁荣、民主完备、精神生活充裕等的社会中,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需要由什么来保证实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从而导入新课。让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探索新知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二、新授1.生活离不开法例举:比照两幅照片,谈感想。(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内容,说明遵守家规、校规、公学生自主讨论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1)什么是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理解:第一: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结合八年级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的《神圣的宪法》内容及P77页的画面,让学生得出结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指出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第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第三: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第四: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十五大以来的成绩和当前的现状)(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有法必依的关键)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必要保障。(引用张居正的话说明依法行事比立法更难)(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依法治国?)第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案例:阜阳伪劣奶粉案牵涉者已有1人被逮捕,5人被刑事拘留。有关部门对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及的11个省区市劣质奶粉案件查处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查处劣质奶粉生产企业49家、窝点1家、不合格奶粉生产企业3家,其中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案企业12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理。查处劣质婴儿奶粉、严惩涉案有关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作用?案例:2004年5月29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