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说课教案一、说教材《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炼,突出一个“严”字,三个“很严,很严,很严”,强调了这一点。叙“我”赖床,写“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亲严得似很无情。接着写父亲打“我”,逼“我”上学,打得“鞭痕”“红肿”,真是又严又狠。后来父亲又送花夹袄、铜板给我,也很简单,没有笑容,没有安慰的话。可是细细品读,心中会一次次涌动起一股股的热来。父爱无言,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有时是严厉的,有时又是深沉的。因为父亲的爱,也因为作者对这份爱的理解,所以才会改掉迟到的习惯,才会有了将来的所为。二、说目标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阅读和思考,理解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体会严中有爱,严即是爱。三、说教法本课时我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并用的形式穿插于整个教学之中。主要教法有:1、朗读品悟法:有层次、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父亲狠狠打“我”和到学校为“我”送东西的用意,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2、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升;通过静思、讨论、辩论的过程,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交流碰撞中使学生对父亲狠狠打我是为我好,是爱我这样的思想情感经历层层深入地变化;3、资料搜集法:引入搜集的资料,丰富课本的内容,实现课内外、课堂与生活的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大语文观四、说学法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预习的习惯,能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等)进行自主阅读,能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有了质疑的欲望。有了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我和同学一块儿学习一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人物,她就是著名的女作家林海英。林海英小时候经常迟到,到了她70岁时仍对这件事念念不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说的这话。(“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1、指名读。2、爸爸是如何影响作者以致让她刻骨铭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英的《迟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反馈,师随机点评)2、父亲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找出来划下来。a、指名说。b、指名读。c、观察对比两句话有什么不同?d、感情朗读。e、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吗?板书:“疼、爱”3、齐读第一段。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严,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表现父亲很严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一)、体会父亲的严1、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父亲的严?a、生说b、指导看图(这就是我严厉的父亲,当他看到我赖在床上不起时,他竟狠狠地训斥了我,当他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而我竟然连挪也不挪一下时,他竟动手打了我。2、谁能把父亲的严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a、试读——指名读——评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结:父亲的一个眼神,一番训斥,让我们感觉到他对我的管教板书:“很严”3、当我被父亲从床头打到床尾,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号哭,我躲避,你能把作者这种被挨打的感受,感情读出来吗?a、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