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才中心流动党委采取用五心解五难流动党员是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市人才中心流动党委通过健全基层组织、及时沟通信息、拓展学习途径、丰富活动方式、调动骨干力量等途径,提出了“五心”的工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五难”问题,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党性修养,使他们永葆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是健全组织和落实制度要用尽全心,使流动党员自觉参加到党组织中来,切实解决管理措施落实难的问题。目前,挂靠在市人才中心的736名流动党员中多数在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和外资企业工作,人员高度分散,落实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民主评议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如:有的预备党员由于和支部其他党员不在同一单位,党组织难以掌握其现实表现,致使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为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经市直机关党工委批准,*年5月成立了XX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流动人员党委,成为我省人才服务机构中首家流动人员党委。目前,流动党委下设流动支部30个(其中成建制支部7个,联合支部23个),党组织形成了网络,使每个流动党员都处于组织之中、管理之中。为更好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流动党委先后制定了《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党委工作规程(试行)》、《党费收缴制度》、《党支部印章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并搞好宣传教育,促使广大流动党员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各项制度,促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其作用。二是掌握党员信息要时刻专心,使流动党员经常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切实解决党员信息掌握难的问题。由于参加组织生活比较少,加之工作较忙,致使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比较淡薄,以致出国留学前、工作变动时、档案迁出后未及时办理保留党籍、更新联系方式、接转党组织关系等手续,成为了“挂名”党员或“无单位、无地址、无电话”的“三无”党员,导致党组织无法与其取得联系,更无法了解掌握流动党员的学习、第1页共3页工作情况。针对流动党员联系方式变更快的特点,流动党委明确了专人负责收集流动党员的最新信息,安排了专线电话及电子邮箱,并通过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公布流动党委的联系方式,为流动党员联系党组织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还经常专人与流动党员进行沟通和联系,有效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先进性教育开展后,流动党委积极联系“三无”党员,通过就地取材查档案、顺藤摸瓜挖线索、旁敲侧击找联系、寻根究底问亲友等多种方式,主动寻找长期失去联系的党员。目前已与绝大多数的“三无”党员取得了联系,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拓展学习途径要注意“网”住人心,使流动党员经常参加理论学习,切实解决理论学习组织难的问题。由于流动党员流动范围大、从事的行业门类多,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差别较大,使流动党员对教育的需求差异较大。同时,流动性较强的流动党员不适合经常进行集中上课、统一培训等学习方式。为此,流动党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建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使流动党员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都能获得学习资料和资讯。*年,在“中国宁波人才网”上开设了“流动党委”栏目,为流动党员学习提供了平台。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后,又及时将“流动党委”改版为“流动党员之家”,下设先进性教育、情况通报、办事指南、网上党校等多个子栏目,以便流动党员及时了解教育活动的最新动态。改版后的50天里,访问量就突破了20万人次,“流动党员之家”真正成为了全体流动党员的家。流动党委还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法,并通过邮寄学习资料、上门辅导等方式,使流动党员尽最大可能参加学习教育。四是丰富活动形式要不怕费心,使流动党员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切实解决组织活动开展难的问题。流动党员所在单位,大多是外资和民营企业,他们一般不会提供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同时,由于流动党员的行业、地域的分散性,使集中形式的组织活动开展比较难。对此,流动党委通过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积极落实活动场所,较好地解决了组织活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