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国宝——大熊猫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2、锻炼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3、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重点难点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2、形象生动的说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在许许多多动物中有一种可称之为我国国宝,那就是——大熊猫,那么你们对大熊猫有哪些认识呢?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一、积累知识1、掌握词语企盼:盼望。憨(hān)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悠然:悠闲的样子。殊荣:特殊的光荣。苑(yuàn):畜养禽兽并种植林木的地方,多为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浩瀚(hàn):形容水势盛大。栖息(qī):停留,休息。孤僻(pì):孤独怪僻。分娩(miǎn):本文指生幼畜。仔(zǎi):幼小的动物。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支,支持。翌(yì)日:第二天。屈指可数:弯着指头计算数目。呵(hē)护:爱护、保护。拯(zhěng)救:救。拯,救。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邛崃(qiónglái)碚(bèi)屈指可数兴高采烈安装2、形近字僻:怪癖挽:挽救晕:晕车躯:身躯殖:繁殖辟:复辟娩:分娩荤:荤油驱:驱逐植:植物俏:俊俏喇:喇叭梢:树梢嗽:咳嗽峭:陡峭3、多音字4、本文作者是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他的中篇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评选一等奖。后以写作报告文学为主,并作传记《张春桥浮沉录》、《陈伯达其人》等。本文选自《国宝——大熊猫》。二、整体感知课文1、课文标题为“国宝——大熊猫”,“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你们能否从题目找出大熊猫的特点?是的,是“国宝”,请认真研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称大熊猫是国宝?课文第16段中“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作者明确表明: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能够成为国宝。2、文中有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大熊猫的“形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这三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第4段“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可看出它体态可爱。课文第6段“大熊猫……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也可以看出它体态可爱。第14段“正因为……只有1000只左右”,突出了大熊猫数量稀少。第16段“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体现“活化石”的特点。3、除了“珍贵”外,你们还从文中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哪些生活习性?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它们的繁殖能力很低,这既是它的习性,也突出它的珍贵。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春季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少的山谷……夏季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大熊猫成了最可爱的“贵宾”,但它不习惯这种生活。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地域十分狭窄……崇山峻岭。大熊猫是素食者。大熊猫食量很大。三、梳理文章结构说明文最忌“言而无序”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要做到言而有序,才能清楚地说明对象的特征,使人明白易懂。每一事物本身都具有它固有的条理性,说明顺序应当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及说明的目的来安排。这也是我们分析说明顺序的依据。另外,把握了说明顺序也就基本把握了说明的结构,基本把握了说明的条理与层次。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的。课文先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生活习性、数量稀少、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