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畅想》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基因和基因技术常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2、提高搜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学习本文倒叙的写法。3、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想像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4、使学生树立为造福人类而努力的远大理想;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所叙的实验、事例那些是事实,那些是对未来的展望;丰富学生知识,引导他们关心科学。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什么是基因呢?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走入漆孝诗的《基因畅想》。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普及科学的小品文,融说理、抒情于一体,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基因:是DNA中的部分,主宰着人类由生到死的整个历程。基因只占整个DNA质量的2%到4%。其余部分称为“无用的”或“沉默的”DNA,它们的用途至今是一个谜。人类基因组织:是建立人体所需的化学密码或蓝图,而这幅蓝图的基本组成是DNA。DNA是一条由磷酸盐和糖组成的分子链,呈双螺旋形,即两条互相缠绕的螺旋形分子带,中间以称为碱基的横条紧扣。除了孪生子女外,每个人的DNA(脱氧核核酸)都是独一无二的。2、染色体:人体每个细胞内都有23对染色体,它们位于细胞的核心,其中染色体XY是决定性别的。一个人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的长度加起来,足足有1600亿公里长。序列分析:对DNA碱基对排列的分析。科学家为了识别,以A、C、G、T来为构成碱基对的四种化学物质做标记。在分析的过程中,DNA会被分拆,然后重新组合其资料。在人体内有超过30亿个这种由化合物构成的遗传“字母”。基因治疗:把改造了的基因植入人体内,以取代或修补有问题的基因。3、作者漆孝诗,美国心外科专家。因在心、肺移植,冠状动脉外科和主动脉外科方面取得超人成绩,多次获美、法等国家医学奖。,蜚声心胸外科界。4、背景资料:2000年3月29日,美国PPL医疗公司在美国分公司成功地培育了5只转基因克隆猪,标志着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美国心外科专家根据这一消息,写了这篇文章,畅想了心基因移植在心外科上运用的美好前景。5、学习生字:镌刻(juān)憨态可掬(hān)迄今(qì)偌大(ruò)供给(gōngjǐ)濒临(bīn)横亘(gèn)虔诚(qián)簇新(cù)震撼(hàn)6、理解生词。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获奖之后,引发畅想。第二部分(3):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猪打交道。第三部分(4-5):“猪身人心”的背景,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6-8):对基因的畅想满怀信心。四、教师小结:本文巧妙地采用倒叙的手法,由获奖写起,通过对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介绍,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高度肯定和赞扬了基因技术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基因畅想》给我们人类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到那时,如果我们心脏有病就可以换;肝有病,也可以换……然而这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为了这个美好的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二、品读课文:1、本文作者从什么写起?(自己获奖)“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为下文设下伏笔,由此引发对基因发展“猪身人心”的畅想,使人感到真实可信)2、文章的哪一句告诉了读者“猪身人心”只是一种想象?(“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时不时如此想象”)3、作者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为基因技术研究)4、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作用)5、哪一项科研是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有前瞻性的创举?具体说说进行这项研究的原因及探索过程。明确:这项科研创举指的是:“科学家成功地用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在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原因及探索过程可从第五段来概括。原因是需要心脏移植的人很多而心脏来源却很少,“每年至少有多达二万人在等待中”“抱憾而去”。探索过程:1960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