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思考1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情况1.1XX市概况XX省XX市总面积20.3万km2,其中,可利用草原18万km2,共辖13个旗,显示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45.46万人,牲畜总头数1000万头(只)。多年平均降水量140~420mm,年平均温度0℃~3℃,最大冻土深度2~3.5m。全盟水资源总量33.2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4亿m3,可利用量4亿m3,地下水资源量30.22亿m3,可开采量29.0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重复量为4.4亿m3。1.2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状XX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XX年年底全盟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投资5820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872万元,自治区补贴19666万元,盟级财政配套18982万元,旗县及群众自筹2687万元,解决了43万人,41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新建水源井3077眼,配套家用改水设备7626套,铺设管道1922.5km,安装自来水工程356处。现状锡盟牧区还有2.17万人,176万头牲畜存在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十二五”规划内剩余人口1.17人,87万头牲畜,规划外1万人,89万头牲畜。20XX年XX市开展了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和“十三五”提质增效需求调查,全盟牧区需采取提质增效的工程有10512处,占87%。2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2.1资金拖欠,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20XX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资金已全部下达到旗县市,盟级按计划未下达2100万元,包括规划外1000万元,旗县市资金到位65%。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既影响工程质量、进度,也对按时完成任务产生巨大影响,造成个别旗县市进度滞后,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和牧民群众受益。2.2布局不合理、项目变更较大由于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自筹资金困难、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部分旗县市项目建设地点变化较大,有的超过50%;建设第1页共4页内容不按批复实施,擅自降低标准。比如,钻井的分布,在水文地质条件好的区域密度过大,在条件差的区域布井过少,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2.3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有分包、转包现象,特别是管材、井管等主要材料设备未按规定检测,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有待进一步提高。2.4工程重建设,轻管护工程运行管护问题凸显,突出问题是“三项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体系不健全,有的旗县市没有专管机构,3个旗市初步建立水质检测中心,但基本没运行,一个旗出台了旗县级农村牧区饮水安全维修养护资金,但没全部落实资金。自来水工程收取水费仅包括少量的人员费、电费,维修养护资金从无谈起,国家没有下拨专项维修资金,加之后期维修服务跟不上,部分饮水工程设备有带病运行和闲置弃用的现象。3牧畜饮水困难、水质差牧畜既是牧民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牧民长期远距离拉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了大量的取水时间。据调查,锡盟牧区还有176万头牧畜存在饮水困难问题,特别是锡盟北部6个牧业旗市还有3400户牧民长年远距离拉水,其中,20km以上的拉水牧户为550户,10~20km拉水牧户为620户,5~10km拉水牧户为930户,5km之内拉水牧户为1300户,共涉及1.21万牧民和149万头只牧畜。户均拉水费用2~4万元/年。地下水含氟严重,广大地区水质普遍差,达不到人畜饮用安全标准。4工作思路4.1技术思路大量引进先进的找水、钻井及水处理技术设备,提高成井工艺,建立水环境检测网站,增加和培养水利科技人才,提高水利行业整体技术素质水平。大力推广太阳能、风光互补等清洁能源提水设备,解决牧区提水运行问题。对水质不合格的配备水处理设施和消毒设备,设置水质化验室,提升水质标准。对年久失修的机电井、老化严重的机电设备、管线进行更新改造。第2页共4页4.2建设管理思路含氟等较为严重、水环境严重恶化和严重缺水的地方采取移民措施,把牧民转移到条件好的地方。在水质和水量比较贫乏的地区,优先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加强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将石头井、柳芭井、草坯井和简易大口井全部改造成小机电井或筒井,实现井、房、机(泵)、罐、槽全配套,水质水量全部达标。4.3投资思路进一步提高工程投资建设标准,不能局限于按人投资。应根据工程实际造价和饮水需要进行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分散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