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最后一片叶子》2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勾划时间线索,理清全文情节结构。2.通过勾划、朗读,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3.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教学难点通过勾划、朗读,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教学方法及课时自主.合作.探究2课时集体备课案教师个性案教学设想《最后一片叶子》作为欧·亨利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这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创作特色。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在二个方面有所收获:一是感受文中通过任务言行所传达的人性光芒,在思想上进一步激起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二是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在精神上获得审美愉悦与享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过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史铁生的著名小说《命若琴弦》,它与这篇课文的主题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故事是讲一个瞎子乐师,他的师傅在临死前告诉他:你只有弹断一千根弦以后才可以打开琴槽里的药方,然后可以看见世界。一千根弹断时,他已经老了,他打开琴槽,别人却告诉他,那纸上什么都没写。然后,他又去骗他的瞎子徒弟:我记错了,师傅跟我说是1200根,我已经不行了,你还年轻,你只要弹断1200根琴弦,你就可以用这药方去买药以看见这世界。他师傅为什么要骗他?因为,这谎言给人的是希望。结论:善意的谎言播种希望,希望支撑生命。2.作者背景介绍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生于医生家庭。做过会计、出纳员、办事员等。比较熟悉小市民的生活。故所写300多篇短篇小说,多以此类人物为主人公。他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表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微笑背后饱含着辛酸的泪水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表现出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均带着含泪的微笑,以寓含辛酸的幽默,描绘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暴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真实现象。其作品构思巧妙,尤以出人意料的结局著称。3.查预习新课,请学生简述内容。二、情节结构分析:勾划时间线索以及病情发展,把握情节顺序,讨论故事高潮在哪里?情节结构十一月乔安西病倒时间线索一天早晨病重病情发展第二天早晨病危天刚蒙蒙亮病好第二天下午贝尔曼去世三、人物形象讨论:小说的题目往往很重要,请体会本文题目和故事的关系。着重联系小说题目,关键就是理解这片叶子在故事中的意义,一片叶子联系着两条生命,一个人因此而活了下来,一个人因此而死去。这就像是输血,一个老头把生命和希望输给了一个病人。这也正是本小说构思巧妙的所在。由藤叶“人”形结构出示围绕叶子的三个人物出问题:1、小说发生在什么地方?那里的天气怎么样?乔安西的生活处境如何?乔安西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纽约华盛顿广场。纽约的纬度与北京相似,为北纬40度左右,南阳是北纬32度左右,那里的冬天比我们这里的冷得多了。大家想象一下,在100多年前的纽约贫民窟的一个冬天,两个为了理想而合租在一间阁楼里的姑娘,并且一个病了,病得很厉害,医生说只有1/10的希望。这真是很可怜的处境呀,我相信所有善良的读者都希望她能够恢复健康,看到春天。学生的回答可能会集中在她的穷困上,我会补充乔安西本身的体质是很差的,由此让学生们理解乔安西为什么病魔面前表现出脆弱和悲观的态度。2、在乔安西生病的时候,窗外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大家找出来。第十六段:只见一个空荡阴暗的院子,二十英尺以外还有一所砖房的墙。一棵老而又老的藤趴在墙上,藤叶几乎全被冷飕飕的秋风吹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还紧贴在破败的墙上。第三十四段:冰冷的雨在不停的下,还夹着雪。3、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预示着叶子怎样的一种结局?这又预示了姑娘的生命将有怎样的一种结局?必落无疑,并且很快就要落了。姑娘的生命也即将结束了。因为乔安西对自己的健康已经毫无信心,并且迷信地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