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高级信息化和信息系统集中讲解1.信息系统与信息化信息论已发展成为一种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与控制论和系统论并称为现代科学的“三论”。1.1.信息的基本概念香农指出,信息就是可以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1.1.1.信息的特性(1)客观性(2)普遍性(3)无限性(4)动态性(5)相对性(6)依附性(7)变换性(8)传递性(9)层次性(10)系统性(11)转化性1.1.2.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属性(1)精确性(2)完整性(3)可靠性(4)及时性(5)经济性(6)可验证性(7)安全性1.1.3.信息的功能(1)为认识世界提供根据(2)为改造世界提供指导(3)为有序的建立提供保证(4)为资源开发提供条件(5)为知识生产提供材料1.1.4.信息的传播模型:1.2.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是由互相联络、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事物或过程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信息系统”简朴地说,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面向管理和支持生产是信息系统的明显特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结合管理理论和措施,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管理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为生产或信息化过程以及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的系统。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三者的结合,产生信息系统,其抽象模型如下图所示:“信息系统集成”是采用现代管理理论(例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作为计划、设计、控制的措施论,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部件按照规划的构造和秩序,有机地整合到一种有清晰边界的信息系统中,以抵达既定系统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系统集成。1.2.1.系统的特性(1)目的性(2)整体性(3)层次性(4)稳定性(5)突变性(6)自组织性(7)相似性(8)有关性(9)环境适应性对于信息系统而言,如下特性会体现得比较突出:(1)开放性(2)脆弱性(3)强健性1.3.信息化的某本概念1.3.1.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如下五个层次:(1)产品信息化(2)企业信息化(3)产业信息化(4)国民经济信息化(5)社会生活信息化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启示我们: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组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时域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立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目的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1.3.2.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1)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国家信息化的关键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获得实效的关键;(2)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3)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4)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5)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原则规范:是国家信息化迅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1.4.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软件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行(编码、测试)运行维护等阶段。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行)运维及消灭四个阶段,在开发阶段不仅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行,还包括系统验收等工作。假如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项目的生命周期又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4个经典的阶段。2.信息系统开发措施2.1.构造化措施构造是指系统内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络、互相作用的框架。构造化措施也称为生命周期法,是一种老式的信息系统开发措施,由构造化分析(StructuredAnalysis,SA)、构造化设计(StructuredDesign,SD)和构造化程序设计(SuturedProgramming,SP)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其精髓是自顶向下、逐渐求精和模块化设计。2.1.1.构造化措施的重要特点列举如下:(1)开发目的清晰化(2)开发工作阶段化(3)开发文档规范化(4)设计措施构造化2.1.2.构造化措施具有如下局限性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