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南方建筑节能对策VIP免费

2024年南方建筑节能对策_第1页
1/9
2024年南方建筑节能对策_第2页
2/9
2024年南方建筑节能对策_第3页
3/9
南方建筑节能对策一、我国能源问题的若干要点中国改革开放是从南方开始的,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了30年,吸引了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先发优势,同时也造成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口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密集,尤其是深圳,这几十年发展得非常快,由此也带来能源消耗和污染的问题,理解国家的能源问题有如下几个要点需要探讨:(一)能源结构问题我国具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煤炭储量,但人均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而人均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4%和6%,所以在能源结构上,我国必须要优先考虑以煤代油代气,这是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同等热值天然气、油比煤排出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要少得多,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能在能源消费扩大的条件下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以煤为主导能源的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二)发展模式问题我国如果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按照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中最节能、能效最高的国家的标准,年人均消耗17桶石油,再乘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总消耗就是36亿吨。而现在国际上每年的石油贸易量仅20亿吨,20XX年全球石油的总产量是35亿吨。由此可见,我国的建筑、城市的建设发展,必须要走一条完全摆脱美国模式,并且还要超越日本模式的道路。这虽然非常困难,但采用更高效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的独特道路,这也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三)可再生能源应用问题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30%是由于产品出口引起,即所谓的“转移排放”。因此,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全面走向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必须要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根据近期cnn提供的全球20XX年数据,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是全世界最大的。第1页共9页(四)建筑与交通能耗问题在全社会能耗的三大板块中,建筑与交通的能耗,用户是很难自行调节的。如果某城市的交通系统和建筑都是高能耗的,市民群众是很难通过行为节能来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的。而且我国这两项能耗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上升,最终将会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60%左右,这种能耗的结构一旦确定,下一代就难以纠正,由此可见,当前要避免犯建筑与交通等方面刚性的错误。而产业的能耗将随着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的上升和碳排放税的出台,企业会自主进行调整减少。也就是说,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与碳排放是由当代人现在正在构建的建筑和交通模式决定的。正如美国已经发生大规模的城市蔓延,这个“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在大规模的XX县区化后,就再也不可能号召老百姓回到城市中心居住。由此导致一个美国人现在消耗的汽油相当于5个欧盟人、7个日本人。事实说明,错误的、高能耗的城市布局、交通模式和建筑一旦构建,想短期改变能源消耗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国在选择城市发展模式、交通和建筑模式时要十分谨慎,要本着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避免犯低级和刚性的错误。二、我国南方建筑节能十大策略有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消耗的资源占到世界资源消耗总量的50%左右,产生的污染和二氧化碳气排放也占到世界总量的50%左右。因而,必须要着眼于建筑生命全周期的节能减排,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如果仅仅把建筑节能的目标集中在建筑的运行方面,尽管节能成效极大,但还有50%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针对我国南方地区而言,建筑节能减排着重点要放在十个方面。(一)尽量采用低品质的可再生能源如,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等。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高品质能源来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将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通则。比如光热在南方地区的使用成本大大低于光电。如果在一栋建筑中,利用低品质的能源,也就是那些直接可以获得的能源,如阳光、通风或浅层地热、水源热等温度调节方式来负责进行建筑的整体性、基础性第2页共9页的温度调节。而用高品质的能源,比如说电能、天然气能,来完成属于局部的、精细的调节用能。这样,建筑的整体能效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所以说,绿色建筑的本质,就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本身来获得周边免费使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让建筑物本身就具有气侯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南方建筑节能对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