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1课时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与学法;四、教学流程;五、板书设计;时控教学流程操作方法设计意图5′复习引入: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相似三角形的定义;3、想一想:如果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值为K,那么,当K=1时,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4、判断三角形相似吗?引导学生复习回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导入新课采用问题串的形式,逐步设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顺利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迁移10′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若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图、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归纳总结。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学生会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及逻辑推理能力。10′自主演练:1、议一议:2、试试眼力:自主解答;合作交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5′学以致用:【例题】【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强化判定方法(1)的应用,并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2′自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自我反思,与同伴交流收获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理清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2′自我反馈:在△ABC和△A′B′C′中,如果∠B=∠B′,再补充一个条件_____,就能使△ABC∽△A′B′C′。独立解答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自我检测与自我评价1′布置作业:《1》判断正误:(必做题)《2》挑战自我:(选做题)课下完成必做题,有兴趣的同学动手测量旗杆的高度让学生动手实践,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1课时(详稿)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1课时。内容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青岛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又是今后证明线段成比例的重要工具。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实现思维迁移,而不是仅仅记住结论和学会简单的运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发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难点是正确运用判定方法(1)解决相关问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说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并能正确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运用类比、归纳的数学方法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法与学法:教学上主要采用“引探式”教学法。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学习上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5′)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相似三角形的定义;3、想一想:如果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值为K,那么,当K=1时,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4、相似吗?【操作】:观察图(1),学生不难发现两三角形全等,进而相似,然后去掉条件两条边和一个角,如图(2),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ASA得出两三角形仍全等,还是相似的。再去掉条件一条边呢?如图(3),保持两角不变,改变三角形的三边长度,还相似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似,从而引入本节课题——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BCB′C′AABCA′A′B′C′(1)(2)77991010101060°78°42°78°42°60°60°42°60°42°AA′【设计意图:采用问题串的形式,逐步设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顺利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二)、实验探究:(10′)提出问题:若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请同学们利用量角器和刻度尺任意画△ABC和△A′B′C′,使∠A=∠A′,∠B=∠B′。记录你的数据。∠A∠A′∠B∠B′∠C∠C′ABA′B′ACA′C′BCB′C′数据画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