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路线教材分析:第三课是在讲我国的国情国策,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是讲国情,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和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讲国策。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所以不仅在第三课就是在全书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根据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本框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依据、内容、目的及核心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可能是零碎的、感性的、片面的,而农村学生尤其突出,根据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感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引导他们更全面、系统的理解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依据、内容、出发点及其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及原因,四项基本原则及地位,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面对生动活泼的材料,如何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准确得出结论,这是理解本科书和全书的一项重要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关注知识本身内在的关联性,提高其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和决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必要性及其核心内容。难点:如何用实际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去坚持基本路线。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设置法、课堂讨论法、分析法等教具准备: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明确:1979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春天,是好日子的开始.之所以说是好日子的开始是因为在那时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探讨一下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第二步:新课: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活动一】讨论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实现?答: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好的方针政策。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e、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教师引导:离不开党的基本路线。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引导学生从: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核心内容;奋斗目标实现途径;奋斗目标来把握其内涵,并让学生识记。)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因: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四项基本原则【活动二】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历程,体验党的艰苦岁月,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等。(使生认识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