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政对《关于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的意见》的说明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兼安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显政同志对《关于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的意见》作了说明。他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确定,建立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按照会议纪要(国阅正20xx)94)精神,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的初步方案,并征求了省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最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又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制定全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全国和分省的控制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这次会议之后准备以国务院安委会的名义下达一个原则性的意见,供各地参照执行。下面就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讲几点意见。一、建立控制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第一、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把安全生产真正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可以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各级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到实处。第二、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是基层成功经验的总结。从基层生产经营单位抓起,从基础工作入手,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保证。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既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对生产经营单位具有约束力的重要措施。通过企业主管部门落实责任制,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近些年全国已有19个省份建立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每年都将全省的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并签订责任状,实行必要的考核,已收到明显效果。如河南,省从2000年实行这一做法之后,去年事故死亡人数减少近1000人,同比下降14%;广东省去年GDP增长10.8%,而事故死亡人数可下降5,4%。据了解,目前有13个省(区、市)已经将20xx年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进行了分解,并与地市签订了责任状。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一些省区也希望国家对总量控制和主要指标有个说法,以便参照实施,推动省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第三,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是搞好安全生产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状况虽然总体趋向好转,但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趋势的分析,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生产事故基本是呈上升趋势,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事故才开始下降。我国目前正处于上升这个阶段。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只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齐抓共管,还是能够使事故有所下降的。这里的关键,一是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通过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的作用。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就是通过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真正落实到企业。如果企业真正把事故总量降下来,全国重特大事故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第四,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也是国外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目前尽管已经把工作的重点转到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但是他们仍然通过年度或跨年度的控制指标,加强对各地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指导。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都在职业安全五年或十年计划中,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具体控制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动员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比如,英国联邦政府1999年制定的十年规划目标是10万工人损失的工作日减少30%,职业病下降30%,事故率下降10%。澳大利亚公布的20xx—20xx年职业安全与健康战略计划中,安全控制指标是,到20xx年事故死亡率至少降低20%,工伤事故率至少降低40%。二、控制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及设定原则通过国内外专家论证,并征求国家统计局的意见,现阶段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包括7项全国性控制指标、7项分省区控制指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