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中关于火灾爆炸的认识摘要: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或氧化剂发生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应。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能量释放的过程。现在,火灾和爆炸在化工生产中造成的损失极为巨大,后果严重。如何防火防爆是化工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关键词:防火,防爆1.燃烧。⑴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要三个条件:有可燃物质存在,有助然物质存在,有导致燃烧的能源。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三要素,有时这三要素都存在,可燃物未达到一定浓度、助燃物数量不够、点火源不具备足够的温度或热量,也不会发生燃烧。例如,氢气在空气中浓度少于4%时,就不能点燃。一般可燃物质在含氧量低于14%的空气中不能燃烧。一根火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足以点燃一根木材或一堆煤。⑵燃烧的形式。按参加燃烧反应相态的不同,可分为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按可燃性气体的燃烧过程,又可分成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两种形式。在可燃液体燃烧中,通常不是液体本身燃烧而是由液体产生的蒸气进行燃烧,这种形式的燃烧叫蒸发燃烧。很多固体或不挥发性液体,由于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性的气体而发生燃烧,这种燃烧叫分解燃烧。⑶闪燃和闪点。当火焰与炽热物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液体上面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会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叫闪燃。闪点是指易燃液体表面挥发出的蒸气足以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通常把闪点低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把闪点高于45℃的液体叫可燃液体。液体根据闪点分类分级表种类级别闪点(℃)举例易燃液体Ⅰt≤28汽油、甲醇、乙醇、乙醚、苯、丙酮Ⅱ28<t≤45煤油、丁醇可燃液体Ⅲ45<t≤120戊醇、柴油,重油Ⅳt>120植物油、矿物油、甘油⑷自燃与自燃点。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着火的现象,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的直接作用下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燃点。同系物的第一个化合物具有比其他化合物高的自燃点。正位结构物的自燃点低于其异构物的自燃点。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比与他相当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高。苯系低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高于有相同碳原子数的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某些常见物品的自燃点名称燃点,℃名称燃点,℃松节油53蜡烛190樟脑70布匹200灯油86麦草200赛璐珞100硫磺207纸张130豆油220棉花150无烟煤280-500漆布165涤纶纤维3902.爆炸⑴爆炸的分类。按爆炸的起因,可以将爆炸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爆炸两大类。化学性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不同可分为三类: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⑵粉尘爆炸。不同的粉尘有不同的爆炸特性。有些粉尘,如镁粉、碳化钙粉与水接触后会引起自燃或爆炸,有些粉尘,如磷、锌粉与溴接触混合能发生爆炸。粉尘在空气中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才能引起爆炸。名称云状粉尘自燃点℃粉尘最低引爆能量(毫焦)爆炸下限(毫克/升)最大爆炸压力(公斤/平方厘米)铝(喷雾)70050403.95铝(研雾)64520356.06铁(氢还原)3151601201.98镁(喷雾)600240303.87镁(磨)52080204.43锌680900500.899铝-镁齐(50-50)53580504.15醋酸纤维32010255.58六次甲基四胺41010154.35甲基丙烯酸甲酯44015203.87碳酸树脂46010254.15邻苯二甲酸酐65015153.33聚乙烯塑料45080255.63聚苯乙烯470120202.99硫磺19015352.79典型案例事故经过:某厂100kt/a聚丙烯装置2D903B掺合仓,在2000年2月12日进料中发生闪爆。同年9月16日2D903E又发生闪爆。原因分析:两次闪爆均为生产高熔融指数料(M1),物料含挥量偏高(如图2所示,随M1的增加,物料挥发分相差1.8倍)。“9.16”事故时,2D501汽蒸机料位失控,料位过低(如图3),物料脱挥不足。汽蒸机正常时,进料挥发分(质量分数)约为2%~2.5%,出口小于500mL/m3,粉料仓(2D803)气体约在20%一50%LEL。事故后检测,2D803粉料仓气体浓度高达100LEL(Y1600),而在正常生产时,同牌号只有57%LEL。事故统计表明,粉尘爆炸多数是静电、粉尘、气体等诸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静电是固有隐患,工艺过程失误或失控引起的气体或微细粉尘意外增多,是料仓爆炸的触发因素或导火索。为减缓或抑制类似事故的发生,提出如下建议:(1)结合装置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