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经费财务审计报告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一、前言科研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科研活动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持。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科研经费数量不断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纵向科研经费以及各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经费,还包括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的配套资助。高校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建立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保证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严格管理,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帮助。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导致科研成本信息失真;有的缺乏严格监管制度,导致科研资产浪费严重或者大量流失;有的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导致大量的科研经费游离于监管之外;有的科研经费的支出核算不规范,导致大量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科研人员违纪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产生严重的违法事件。例如2014年10月,浙大原教授陈英旭将科研经费900多万转入自己的私人公司,被查处后判刑10年。山东大学刘兆平教授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科研经费300多万,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并不是个案,根据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高校科研经费中被用于科研本身的仅占40%左右,其余大量的经费游离于科研项目之外,这些现象已经充分引起人们的关注。二、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的措施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起到了监督和信息反馈的作用。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和制度建设的不规范,高校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1、建立多元化的审计机制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较多、难度较大,很多案件都涉嫌腐败违法,单靠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第1页共3页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应该形成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其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进行全方面监督,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直到项目结题实施实时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合理划分风险等级,高风险级别的要重点审计,例如科研项目预算的真实性、科研经费的预定开支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及时整改,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不能瞒报,要及时向纪检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配合纪检部门的工作。另外,由于高校经费大多来源国家财政拨款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因此要发挥社会团体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反映的重大案件,进行重点审计,形成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机制。2、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传统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也就是项目结题后再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修改。而科研经费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经费使用的合理化和效益化,并不以惩处为主要目的。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在项目结题后再对项目合同经费决算状况进行审计,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当然,由于高校科研项目众多、科研经费数量多,审计人员少,要想对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笔科研经费进行审计难度很大。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制度,查找科研经费中存在的问题。这里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审计部门可以与财务部门联网,通过互联网来追踪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争取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另外,还可以实行重点科研项目的年度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多、社会影响力大的科研项目在结题前,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审计,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审计第2页共3页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