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治理经历做法篇一: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治理的考虑与建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治理的考虑与建议引言:随着参加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完毕,中国银行业完全实现对外开放。合规风险逐步成为除信誉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因而,完善银行业合规风险治理已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一、合规风险治理的内涵及作用合规指银行遵照法律、条例、准那么、相关的自律组织标准和行为的守那么的活动。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合规”而可能遭法律制裁或监管处分、严重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治理是指银行主动防止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觉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操纵活动,它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操纵机制的根底和核心。因银行业运营风险的特点,在汲取大量银行案件的教训后,银行业合规征询题日益引起监管者和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和注重,合规治理作为专门的银行风险治理技术也日益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2005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的合规与合规治理部门》指导性文件,对银行的合规治理提供了框架性指导,以敦促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起有效的合规政策和程序,推进银行机构的稳健运营。合规建立在银行治理中的作用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持续修订合规治理制度,采取惩戒措施,防止违规事件发生,持续治理合规风险的动态过程。加强合规建立,建立和完善合规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关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妨碍和意义。二、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治理存在的主要征询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未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治理,更没有将合规风险治理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银行合规治理的一系列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治理中存在以下征询题:(一)合规风险治理认识普遍比拟淡薄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理念上的偏向,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治理认识普遍比拟淡薄:一是重业务拓展,轻合规治理。金融企业各级机构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运营目的,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无视业务的合规性治理,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加大了银行合规运营风险。二是重事后治理,轻事前防备。商业银行往往侧重于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治理处分措施,试图以严峻的处分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备和事中的操纵措施却关注较少。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治理,轻高层治理人员约束。我国银行业在合规风险治理上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即注重对基层操作人员的治理,无视对高层治理人员的约束,大概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合规风险的可能。事实上,由于高层治理人员掌握着人力、物力、财力等大权,由其而引发的合规风险,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二)合规风险治理框架仍存在一定缺陷健全的合规治理框架是实现全面的合规风险治理的前提。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银行业在合规风险治理框架上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治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构成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合规风险治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展统筹治理,还没有构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合规风险治理架构。二是合规风险治理职责分散。目前商业银行合规性治理分别由财会、信贷、公司、个人等不同的业务部门进展自律监管,这种自立门户、各自为政的合规治理方式,使得合规风险治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运营职能,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治理部门进展统一组织协调,使得合规风险治理有的部门重叠,构成重复治理,有的职责不清,出现治理真空。(三)合规风险治理法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治理还不能完全习惯防备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习惯银行审慎运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好、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治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那么,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治理的鼓舞约束机制比拟欠缺,褒奖力度较小,惩处措施较轻。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损失或案件,对违规人员往往只采取教育和限期整改等措施,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