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区信息化经验材料市于20XX年8月被省信息产业厅、省民政厅批准为全省首批社区信息化试点城市。试点伊始,我市选择中心XX县区xx区作为重点试点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试点工作已经逐步延伸至全市范围。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社区信息化工作是基于社区工作的信息化应用,涉及部门多,工作流程长,不确定因素也多。为此,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市政法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市社区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小组成员由市信息办、市民政、公安、卫生、计生、房管、社保、教育等各相关部门组成。协调小组确定了试点工作以市信息办、民政局为牵头单位,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办,日常工作由市信息办所属二级机构——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承担,率先试点的xx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协调小组先后多次召开协调会,明确了各部门承担的职责,同时也及时对工作情况进行调整及纠偏。务实、高效、团结、精干的组织是我市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二、理清思路确定重点通过大量基础调查,使我们明确:社区信息化工作的内容应当紧密围绕管理和服务两个层面。管理是重点,服务是目标。在悉心学习北京、上海、武汉、宁波、杭州等先进地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概括出芜湖社区信息化“0553模式”。即: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一站受理、一点办结的目标);在社区建成数字资源集散站、数字文化传播站、数字学习“充电”站、数字生活“加油”站、电子竞技辅导站五个站点;构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居民社保管理系统、社区民政管理系统、计划生育管理系统、社区便民综合服务系统五大系统;提供智能小区管理服务平台、网络文化服务平台、居民终身学习平台等三个平台。三、摸排流程突破难点不难看出,在整个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流程中,人户管理是基础,数据共享是目标,信息更新是难点,协同机制是保障。第1页共5页正因如此,如何巧妙地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数据共享也就成了试点工作突破的关键。基础数据的录入,基于平台的数据共享,创新的信息更新手段,灵活严谨的协同等问题的解决,使得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做到了有序向前推进。四、不拘形式营造氛围社区信息化工作与很多工作类似,又有所不同。从工作的角度看它更讲求多部门的协同,也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为此,我们通过会议、报告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对市、区、街、居各级各部门人员进行方案解读,描绘蓝图。我市还创造性地将原国家信息产业部赠送的农村信息化大篷车变成多功能专用车。除奔走于农村田间地头,还走街窜巷,开展宣传,并请市民上车体验,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通过编印发放《社区居民办事指南》、在报纸上登载漫画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将社区信息化的前景植根于大众心中。五、点面联动各具特色最初,我市考虑到工作发展的渐进性,先期选择了xx区汀棠、镜湖两个街道办事处及下辖的居委会开展试点。经过一段时间试点,在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后,xx区当即决定将试点工作在全区范围展开。随后,从2008年初开始,试点工作直接覆盖到全市范围。xx区通过各业务系统数据比对的办法,提炼出了全区人户的基础信息。再采用上门核对方式,纠正部分数据的错误,从而生成了xx区的人户基础信息库。目前已录入户(住房)信息15.7万户,录入人口信息50.2万人,数据审核合格率99.7%。xx区南瑞社区则采用动态数据沉淀的方式,建立了一套辖区的人户等分类详细信息。这些各具特色的做法,都为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六、重在应用检验数据建立社区信息化的系统体系,目的在于应用。去年11月15日xx区长街小商品市场发生火灾,建在小商品市场上的两栋居民楼内居住着110户367名居民,在救援过程中区应急办第一时间从刚建成的社区信息化数据库中调取了所有住户的信息,为现场救援,灾后救助提供了最宝贵的资料,第2页共5页由于资料准确火灾中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也保证了救助过程救灾物品第一时间发放到灾民手中,稳定灾民的情绪。灾后第二天灾民就通过人户基础数据库中提供的数据,在政府开辟的绿色通道中领取了临时身份证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