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汇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服务贫困群众的实践与探索,既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积极实践和努力探索基层党组织服务贫困群众工作,对于新时期党的建设,必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从XX县区基层党组织服务贫困群众的实践来看,创新三项机制,是确保工作实效的有益探索近年来,作为XX省XX市首府城市的XX县区,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先进性建设四个长效机制精神,坚持以“送温暖、办实事,促和谐”为主旨,创新三项机制,全方位关怀帮扶贫困群众,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主体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1、创新管理机制,畅通联系贫困群众的渠道。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为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掌握贫困群众的情况,我们通过与民互动的方式方法,采取五项措施,做到了“三清”,即人数清、贫困程度清、所想所需清。一是在组织部和镇、村、街道、社区建立困难群众台账。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民政局、党工委和各镇、村、街道、社区开展拉网式的贫困群众入户大调查,对全市所有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家庭住址、收入情况、困难程度及原因、需求、联系电话等一一进行详细登记,全部进入微机程序,实施专业化管理。二是建立困难群众情况定期上报制度。市委统一制发了《困难群众帮扶统计表》,平时由各基层党组织每半年将贫困群众的基本信息逐级报送市委组织部,做到情况变化有记录、变化之后有联系。三是建立党员帮扶反馈制度。要求所有包保党员每季度至少入户一次,全年不少于5次,每次入户党员都要将入户帮扶情况进行认真登记,经帮扶对象签字后上报本级党组织。四是对贫困群众和帮扶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对经过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帮扶已经脱贫的群众及时进行更换,对因各种第1页共6页原因导致新致贫的及时纳入受帮扶队伍之中,对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担任帮扶任务的党员,重新安排其他党员接替,确保换人工作不断线。五是开通“民声通道”。在市委组织部和各镇、街道设立贫困群众服务站和专线救助电话,并向全社会公开,保证了24小时全程提供服务。目前,全市家庭人均月收入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和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群众共计11748户,25000人。不论他们分布在农村还是城镇,是固定还是流动,都能为有效开展贫困群众帮扶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2、创新帮扶机制,拓宽服务贫困群众的途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为更好地服务于贫困群众,有利地调动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适应新形势下服务贫困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了一系列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一是联动帮扶。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联动效应。一方面,将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纳入全市温暖工程的整体部署。在市委层面成立了帮扶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出台了《XX县区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工作实施办法》,将所有在籍贫困群众分门别类地纳入再就业工程、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廉租住房保障工程、优惠就医工程、助学工程、爱心超市工程之中,并按不同战线分别由工会、劳动、民政、卫生、教育、房产等职能部门牵头落实。各职能部门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近年来先后投资1.38亿元为3469户贫困农户翻建和新建房屋,拿出676万元为3600名群众参加了低保,出资400万元设立了低保群众医疗救助金。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双千双联”活动。以“千名党员干部牵手千家贫困户,联结党群关系,联系脱贫道路”为主要内容,建立三级包保责任制和主要领导负责制,即市级、正局级领导包两户贫困户,副局级领导和内设中层干部包一户贫困户,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贫困家庭解决生活、就医和子女就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