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物业管理公共关系》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物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业管理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学会初步的公共关系实务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公关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关素质,使之在物业管理公司公关、服务和管理工作方面,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既是对《公关实务》、《公关案例》、《公关语言艺术》、《公关礼仪》、《公关心理学》等课程的总结归纳,又是对《物业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应用文写作》、《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拓展。因此,应在以上必要课程开设的基础之上来安排课程的讲授。2、物业管理公共关系”课程的延伸课程主要有:“公共关系实务”、“公关策划学”、“公众心理学”、“CIS战略”等课程,如果条件成熟,还应将这些课程作为专业的选修课程。四、课程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物业管理公共关系》课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物业管理公共关系概述,物业管理公共关系构成要素,物业管理公司内、外部公共关系,不同类型物业管理公司公共关系,物业管理公共关系管理步骤与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物业管理公共关系写作、专题活动、礼仪、工作机构和人员。实际上其课程的基本结构主要以物业管理公共关系基本理论为主,兼顾物业管理公共关系实务。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公共关系的理论是基础学习,公共关系的操作技术是能力培养,学习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在案例的学习中去掌握理论,切实提高从事物业管理公关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五、教学形式在教学上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配合案例分析与讨论、情景模拟与实训、外出参观与观摩、学生课外阅读与社会实践等。六、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除按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54学时外,还应在授课学时外安排18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加强实际训练,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可就近安排学生到不同类型的物业管理公司参观、见习,有条件的还可以参与具体操作。各知识点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见大纲“教学建议”部分。七、成绩评定本课程为考试学科。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践与操作占30%,理论笔试占50%。第二部分讲授部分第一章物业管理公共关系概述[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的由来,熟悉公共关系观念的演变及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理解公共关系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明确物业管理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及其特征;掌握其基本原则和基本职能。[讲授内容]第一节物业管理公共关系历史演进第二节物业管理公共关系的定义、特征和作用第三节物业管理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职能[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业管理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对物业管理公共关系基本职能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建议]1、本章是课程的简介部分,对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不宜展开,但对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观点应进行对比讲解,讲清楚公共关系的定义极其基本属性,为具体学习课程内容做准备。2、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一些具体案例,阐述现代公共关系观念的应用价值,说明社会组织或企业必须具有现代公关意识,强调公共关系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参考书目]1、《当代国际公共关系》郭惠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2、《公共关系学》余明阳,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公共关系学》李道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第二章物业管理公共关系构成要素[目的要求]认识物业管理公共关系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熟悉物业管理公司特征、类型和资质条件等;掌握物业管理公司主要公众的特征、类型;了解物业管理公共关系传播的构成要素、媒介选择、沟通方式与传播原则。[讲授内容]第一节物业管理公共关系主体——物业管理公司第二节物业管理公共关系客体——公众第三节物业管理公共关系手段——信息传播[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业管理公司特征、类型和资质条件等。教学难点:业主、员工、行政职能主管部门、新闻界的正确分析。[教学建议]1、结合物业管理公共关系的案例讲述公共关系的三要素...